调处山林纠纷 构建和谐林区

    桃源县是湖南省重点林区县,千古名篇《桃花源记》中描述的美丽仙境“桃花源”就位于境内。全县有林地面积420.16万亩,占县域总面积的63%,是首批“全国绿化模范县”,也是“中国竹子之乡”“全国油茶产业示范基地县” “国家级林业科技示范县”和“全国林改百强典型县”。近年来,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全县林业得到迅速发展,同时,多年积累的山林权属纠纷也随之不断显现出来,上访争权、诉诸法庭的事时有发生。为此,全县以服务林农、发展林业、稳定林区为宗旨,积极探索新形势下调处山林权属纠纷的新路子,为全县林业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扫清了障碍。“十二五”期间,全县共受理山林权属纠纷6351起,面积75360亩,调处6211起,面积73279亩,调处率达97%,确保了林区的和谐稳定。
    一、创新机制,强化责任,整合力量调处纠纷
    山林权属纠纷一般时间跨度较长,成因比较复杂,如果处理不慎,不仅群众正当利益无法保障,还可能影响社会稳定。因此,该县把积极调处山林权属纠纷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一是领导重视,健全调处网络。按照以基层为主、上下结合的思路,建立了县、乡、村、组四级调处网络,形成了“四级联动、分级负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县林业局专门设立了山林纠纷调处办公室,各乡镇也相应成立了纠纷调处工作机构。特别是充分依靠民间自我调解,由有威望、懂法律、熟村情的村干部、老党员、老干部组成了一支27000余人的义务调纠员队伍。5年来,由他们直接调处的山林纠纷达3500余起,既方便了广大林农,降低了调纠成本,又减轻了县级调纠压力。二是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县里制定出台了《桃源县林木林地权属争议处理办法》,就山林权属纠纷调处原则、处理权限、处理程序等进行了明确。坚持“谁管辖谁负责”的原则,按照“村内纠纷不出村、乡(镇)内纠纷不出乡(镇)、县内纠纷不出县”的工作要求,认真做好争议处理工作,逐级化解争议。在调纠实践中,还摸索总结出了干部结对调纠、亲情感化调纠、个别解困调纠、案情类比调纠等一套灵活的工作方法。同时,还组织开展了创建无纠纷乡、村活动,目前全县已有6个乡(镇)、166个村成为无山林纠纷乡(镇)村,全县没有因纠纷调处不当而出现群体上访、越级上访和其他恶性事件。三是强化调纠工作督导考核。进一步强化工作责任,制定出台了《桃源县山林权属纠纷调处工作绩效评估方案》,将山林权属纠纷调处工作纳入对乡镇政府的绩效评估考核范围,建立健全维稳目标管理、重案领导包干、信息动态管理等工作机制,并对在纠纷调处中不尽责、不作为造成严重后果的,严格实行失职责任追究。同时,对山林面积大、纠纷多的乡镇,县林业局派出专项工作组驻地指导,现场解难。郑家驿乡四台村仅插花山就有150多亩,各类权属纠纷历时多年,工作组进村入户,妥善解决了多年的纠纷,确保了稳定。
    二、严格程序,规范管理,启动林权发证纠错
    桃源县2007年启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2010年底全面完成林改工作任务,全县共计换发新《林权证》24万余本,实现了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但当时由于时间紧,任务重,新换发的《林权证》中存在极少数四至不准确或者错误、漏登等情况,形成了新的林权权属争议。为此,县林业局从2011年开始启动了林权换发证纠错工作,由县林权管理服务中心和林调队抽调专门人员,严格按照工作程序对存在错误的新《林权证》进行纠错处理。同时,对当时因权属有争议没有发证的部分山林,组织专门力量调处纠纷,确定权属后换发了新《林权证》。到目前,全县共计处理纠错179起,调处有争议的山林面积3285亩,新换发《林权证》257526本,有效地巩固了林改成果,维护了林区的社会稳定。
    三、注重支持,加快发展,促进增收减少纠纷
    山林纠纷本质上是利益之争,只有引导群众抓林业生产,帮助群众增收致富,才能从根本上减少纠纷。该县通过强化政策支持,积极发展绿色富民产业,拓宽了群众增收渠道。一是争项扩投入。积极对接退耕还林、生态公益林、长防林工程、林木种苗工程、油茶产业示范基地建设等政策项目,仅2015年,全县就通过项目带动,完成退耕还林、世界银行贷款造林等营造林26.2万亩。同时,积极探索林权抵押方式,帮助林农贷款融资,支持全民创业,全民兴林。茶庵铺镇茶叶生产大户吉光腾以山林作抵押,一次就获得贷款500万元。 “十二五”期间,全县林业开发总投入达到10亿元以上,相当于林改前15年的总和。二是引资强龙头。该县在项目资金、科研开发及税费征收等方面出台优惠政策,大力开展林业招商引资,先后引进各类林业生产加工龙头13个,产业集中开发面积已经突破10万亩。08年引进的湖南文源林业开发有限公司,5年完成投资2亿元,建成10万亩高标准油茶示范基地和年产1万吨油脂加工厂。三是服务兴科技。通过创办样板、培育基地、强化指导,大力推进“百县千村万户”林业科技示范工程,积极开展油茶、毛竹、速生林等经济林丰产示范栽培,林业产业提质增效步伐明显加快。漆河镇封火溶油茶产销专业合作社经营2000亩油茶基地,成为省林业厅推广新品种的示范点。四是奖补促增收。县财政安排专项资金,采取以奖代投的办法扶持油茶、楠竹、杨树等特色产业建设,全县新增规模经营大户500多个,新增林业开发企业和合作经济组织153个。群众通过上述支持得到的实际利益远远大于争山所得,大大减少了争议的新发案数量。
笔名: